香港不少行業的工作性質都需要員工經常搬運重物,例如物流、建築、餐飲甚至零售。這類體力勞動看似只是「出力」,但實際上對肌肉、關節和腰椎的長期負擔相當大。若缺乏正確姿勢或適當保護,容易導致勞損甚至長期傷患。很多人年輕時未必覺得有問題,但隨着年齡增加,積累下來的壓力就會開始顯現,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。

常見勞損與受傷風險

經常搬重物的人最常見的問題,包括腰椎間盤突出、肩膀拉傷,以及膝關節損傷。特別是當膝蓋承受過度壓力時,可能出現半月板撕裂原因所帶來的痛楚與不便。這類傷患並非只會出現在運動員身上,很多在倉庫或搬運工作的基層勞工,也會因長期重複動作而造成關節磨損。一旦出現膝蓋卡住、無法完全伸直或持續疼痛,便需要及早處理。

拉筋的重要性

在繁重的勞動工作後,適度的拉筋能有效舒緩肌肉緊繃,並減低疲勞。簡單的腿後肌拉伸、腰部伸展、肩膀旋轉,都能幫助身體回復柔軟度。每天花10至15分鐘進行拉筋,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,還能降低受傷機會。尤其是腰背和下肢,往往是搬運時最容易過勞的部位,更需要持續伸展和保護。

如何正確搬重物

除了拉筋,正確的搬運姿勢同樣關鍵。常見的錯誤是彎腰用腰力去抬重物,這樣會令腰椎承受過大壓力。正確方法應該是先屈膝,下蹲後用大腿肌肉發力把物品抬起,再盡量靠近身體搬運。若物品太重,應尋求同事協助或使用工具,而不是逞強。這些小動作看似微不足道,但長遠能避免嚴重傷害。

勞工保障與權益

對於因工作而導致的勞損或受傷,員工其實有相關保障。如果情況嚴重影響日常工作,部分工人可能需要考慮工傷民事索償,爭取合理賠償與醫療支援。雖然很多人對法律程序感到陌生,但了解自己的基本權益,是保障健康與生活的關鍵。建議遇到相關問題時,尋求專業法律意見或向相關機構查詢,以免忽略應有的保障。

a group of men standing next to each other near an escalator

建立長遠的身體保護習慣

要減低因搬重物帶來的傷患,單靠一次性措施並不足夠。建立日常習慣,例如每天伸展、適度運動鍛鍊核心肌群,甚至在工作前進行熱身,都能長遠保護身體。同時,保持良好睡眠和均衡飲食,也能讓肌肉和關節更快回復。身體是一輩子的資產,及早養成這些保護習慣,才能在長年累月的工作中保持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