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這個高成本城市,生活開支、房屋貸款、信貸卡負擔,加上全球經濟的不穩定,使得不少市民陷入財務困境。當負債無法如期清還時,破產逐漸成為許多人的最後退路。

近年來,香港的破產申請數字持續上升,反映市民在財務上承受極大壓力。破產不僅影響信用評級,還可能影響家庭經濟與個人心理健康。因此,面對財務困境時,了解破產的程序、影響及替代方案,是每位市民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。

什麼是破產?是否為最後的選擇?

在香港,破產(Bankruptcy) 是指個人無法償還債務,透過法庭申請清盤資產以償還債權人,並在法定時間後獲得「解除破產」,重新建立財務自由。破產程序一般由破產管理署(Official Receiver’s Office) 監督執行,涉及資產分配、財務紀錄審查及解除破產的條件。

A person holding a credit card in their hand

破產 vs. 債務重組

破產並非唯一的解決方案,以下是兩種常見的替代方案:

債務舒緩計劃(Debt Relief Plan):與銀行或財務機構商討降低還款額或延長還款期,以減輕短期財務壓力。

個人自願安排(IVA):透過法律途徑與債權人協商,達成債務折扣或分期清還協議,避免破產對信用記錄的影響。

破產程序概覽

破產程序通常從提交破產呈請開始,申請人需要向法院遞交財務狀況報告,並接受法院審批。獲批後,破產管理署將接管申請人的資產,進行財務審查及資產清算,以公平地償還債權人。破產過程可能持續數月至數年,申請人須定期向破產管理署提交財務報告,確保符合法規要求。

在破產期間,大部分可清償資產將被變現,但法律會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,以確保債務人在破產期間仍能維持基本生活。破產人需接受財務監管,無法進行特定商業活動,例如開設公司或擔任董事,直到破產期屆滿並獲得解除破產的資格。

woman using drawing pad while sitting in front of laptop

破產後的生活:挑戰與信用重建

破產不僅影響財務狀況,也會對個人生活造成長遠影響。短期內,破產紀錄將被保留於信貸報告中長達 8 年,導致難以申請貸款、信用卡或其他金融產品。此外,某些專業資格可能會受到影響,例如會計師、律師等行業對破產人士可能設有特定限制。因此,如財務狀況並非必要,可先考慮影響較小的債務重組

儘管破產帶來困難,但仍有方法逐步恢復信用評級。破產人可從建立儲蓄習慣開始,確保未來能應對突發財務需求。同時,使用「安全信用卡」(Secured Credit Card)或小額信貸,並保持良好還款紀錄,也有助於逐步恢復信用。此外,避免過度借貸,確保收入足以應付未來還款,有助重建長遠的財務管理。

預防破產的財務管理策略

要避免陷入破產,應由建立穩健的財務管理習慣開始。制定預算計劃是財務健康的基礎,例如採用「50/30/20 法則」,將收入的 50% 用於基本開支,30% 分配給個人消費,20% 則用於儲蓄及投資。通過詳細記錄開支,確保每月支出不超過收入,並留出一定的儲蓄作為緊急基金。

此外,審慎使用信用卡及貸款亦是避免財務危機的關鍵。許多人因過度依賴信用卡而導致債務累積,建議只在真正需要時使用信用額度,並確保能準時還款,以免產生高額利息。另一方面,提升財務知識,了解各種投資工具的風險與回報,也能幫助個人有效管理資產,降低因錯誤投資而導致財務困難的風險。

破產不是窮途末路

雖然破產帶來重大影響,但這並不代表財務人生的終結。透過正確的財務規劃、逐步恢復信用及培養健康的理財習慣,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建立穩定的財務狀況。破產的經歷應該被視為一種學習機會,從中汲取經驗,避免重蹈覆轍,並以更成熟的態度管理未來財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