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社會節奏急促,年輕人每日面對形形式式的消費誘惑,建立正確的金錢觀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。很多人以為理財只適合收入高的人士,其實無論收入多寡,理財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從小開始培養理財意識,能夠令大家更有信心應對未來的財政挑戰,亦較不容易受廣告或朋輩影響而作出衝動消費決定。若能及早學習理財,日後遇到經濟困難時,自然會有更大能力自我調節。

理清收支 建立預算習慣

不少年輕人一收到薪金便會花光,到了月底才發現財政緊絀。若想避免這種情況,第一步便是清楚記錄每月收入和所有開支。雖然記帳聽起來有點繁複,但只要養成習慣,其實並不困難。當你開始有系統地記錄開支,便會更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,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節省,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預算計劃。這種習慣能夠幫助大家遠離「月光族」的困境,逐步培養理財自律。

分清需要與想要

現今社會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廣告,很多產品都標榜「必買」或「限量」,令人容易衝動消費。要建立健康的金錢觀,第二步便是學會分辨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。所謂「需要」,是指生活上必須的開支,例如食物、交通、住屋;而「想要」則是一些非必需但能提升生活質素的消費,例如名牌手袋、新款電子產品。每次消費前,不妨問自己:「如果不買,生活會否受影響?」這樣做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,將資源投放在更有意義的地方。

儲蓄目標 逐步實現夢想

當你已經建立預算並懂得分辨需要與想要,下一步便是為自己訂立儲蓄目標。很多人認為儲蓄很困難,其實只要將大目標分拆成小目標,每月定期存一筆錢,慢慢累積,便會發現儲蓄亦可帶來滿足感。例如想去旅行,可以先計算總開支,再分幾個月儲起,到時便不會臨急抱佛腳。除了應付突發事件,儲蓄亦有助實現夢想,令人生多一份保障。若想更深入學習理財知識,不妨考慮報讀金融證券投資課程,提升個人財務管理能力。

close-up photo of assorted coins

學習投資 錢財增值有法

當儲蓄有了基礎,不少人都會思考如何讓資金增值。其實投資並不一定需要大量資金才能開始,市面上有不同理財產品,例如定期存款、基金、股票等,適合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人士。開始前,建議多了解產品特性和風險,切勿盲目跟風。可以先從低風險產品入手,逐步累積經驗,等自己對投資有更大掌握後,再考慮分散投資。近年,創科投資成為不少年輕人關注的話題,這類型投資雖然潛力高,但風險亦不容忽視,建議大家量力而為。

持之以恆 理財路上自有收穫

理財是一場長跑,需要持續努力和自律。無論是記帳、分辨需要與想要,還是儲蓄和投資,都需要堅持不懈。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,例如一時衝動消費或投資失利,最重要是懂得從經驗中學習,調整自己的理財方法。只要願意持續實踐,日子有功,大家自然能夠掌握自己的財政狀況,為未來生活打下穩固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