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一直是香港市民最關注的健康議題之一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,癌症已連續多年成為本地的頭號致命疾病。當中以肺癌、大腸癌、乳癌、肝癌及鼻咽癌最為常見。隨着人口老化、生活節奏加快、飲食西化與環境污染等因素,癌症的整體發病率有持續上升的趨勢。不同癌症類型的流行病學特徵各異,了解其風險因素與早期症狀,有助市民及早採取預防措施。

肺癌年輕患者逐年上升

肺癌仍然是香港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。除了吸煙這個眾所周知的主因外,空氣污染、廚房油煙及遺傳因素亦不容忽視。近年不少非吸煙女性患者的出現,亦引起醫學界的關注。低劑量電腦掃描(Low-dose CT)成為篩查肺癌的重要工具,尤其適合吸煙人士及高風險群體進行肺癌檢查,以早期發現及治療,爭取最佳康復機會。

woman in black and white stripe shirt

華人高發癌症

在本地華人社區中,鼻咽癌屬於較具地區特色的癌症。其發病與EB病毒感染、家族遺傳及高鹽醃製食品攝取有密切關係。鼻咽癌的初期症狀不易察覺,常被誤認為普通感冒或鼻敏感,導致延誤診斷。市民若出現持續性鼻塞、單側耳鳴、聽力下降、頸部淋巴腫脹或流鼻血等鼻咽癌症狀,應及早求醫檢查,以提高治療成功率。

生活習慣成關鍵因素

大腸癌是香港第二常見癌症,與不良飲食習慣、缺乏運動及肥胖等生活方式有密切關聯。政府自2016年推出的大腸癌篩查計劃,有效提高市民對早期檢查的關注,並鼓勵50歲或以上人士定期接受糞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。乳癌方面,隨着女性晚婚、少生育及荷爾蒙變化等社會趨勢,乳癌患者人數亦逐年上升。定期進行乳房X光造影(Mammogram)和自我檢查,可提升早期發現機會。

多管齊下從源頭減風險

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是從日常生活做起。市民應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,例如均衡飲食、多吃蔬果、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攝取、保持適當體重與規律運動。戒煙限酒亦是基本的防癌原則,尤其吸煙不僅增加肺癌風險,也與其他多種癌症有關。此外,心理壓力與免疫系統的關係亦不可忽視,維持良好情緒與足夠休息,有助提升身體防禦力。

疫苗接種亦是預防特定癌症的有效方法。例如HPV疫苗可預防子宮頸癌,乙型肝炎疫苗則有助減少肝癌風險。市民亦應善用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提供的免費或資助檢查服務,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提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。

總結而言,不同癌症的發病趨勢各具特徵,而預防勝於治療已成為社會共識。市民應提高對癌症風險與早期症狀的認識,及早求醫。同時,積極參與如癌症篩查計劃,結合健康生活習慣與醫學的預防手段,才能有效對抗癌症威脅,守護自身與家人的健康。